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非遗传承的困境和电大社区教育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传统口头文学,语言与方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等。“非遗”传承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创新,不断地承续下去。就我国的“非遗”传承来说,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还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层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从总体来看,目前所做的“非遗”传承工作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的问题,这里的“传承人”不仅指有代表性的“唱把式”“练家子”,还包括作为“非遗”载体的广大民众,对他们的支持、教育还很不够。因此,“非遗”传承的症结除了经费支持,关键在于教育,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化的“非遗”成长环境。本文就从分析“非遗”传承的困境入手,来探讨电大社区教育对“非遗”传承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一、“非遗”传承的实践与反思——以甘肃为例

甘肃是文化大省,从甘肃“非遗”传承的具体案例可见我国“非遗”传承的实情。

(一)河州“花儿”传承案例

“花儿”是流传于甘、青、宁、新等四省区,在汉、回、东乡等九个民族中间传唱的民歌。甘肃花儿分为洮岷花儿与河州花儿,其中,河州花儿发祥于和政县松鸣岩等地,是一种地道的口传文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从明代以来已经传唱五百多年了。2006年,松鸣岩花儿会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2008年,松鸣岩花儿会传承人马金山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非遗”传承人。

河州花儿以松鸣岩花儿为代表,根据黄丽霞(2018)[1]的考察,其传承途径总结起来有以下四条。一是师徒传承。由于花儿在临夏当地被认为是“传情说爱”之声,难登大雅,所以传承工作在民众和伊斯兰教中还有不少阻力。正如马金山所唱:“花椒树上你嫑上,你上是刺丫丫挂哩。庄子的跟前你嫑唱,你唱是老汉们骂哩。”马金山以自己宽宏大量的人格魅力和为清真寺募捐筹建所作出的贡献,赢得了大家对他所唱花儿的宽容。他经常免费带徒弟,带出了像马尔洒、马成祥、贡布才让等享有名气的10位“把式”徒弟。二是花儿会传播。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的松鸣岩花儿会,有成百上千的花儿爱好者聚集于松鸣岩,来观看表演。马金山也经常到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去交流。三是学校教育。马金山在和政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和政县花儿艺术学校,开展花儿艺术的传承、传习活动,有1000多名学员前来学习。另外,当地的一些小学也请马金山作花儿讲解演唱,问卷显示约有40%的小学生学习花儿后表示喜欢。四是多媒体传播。这方面真正的“把式”花儿歌手做得还较少,主要是一些普通民众通过微信、快手直播等网络平台来传播花儿。

河州花儿的演唱形式较以前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据张蕾(2020)[2]考察有四个变化:一是由以前自发参与并演唱的大型民间传统活动,变成政府有组织有目的的参与活动;二是由以前单纯花儿歌手交流、演唱、切磋的表演,变为增加商业演唱、旅游推介等商业内容的综合活动;三是由以前花儿歌手兴之所至即兴创作的演唱,变成多为专业演员有准备的舞台表演;四是由以前浑然天成的现场发声,变为借助舞台、话筒、伴奏的表演演唱。

总的来看,国家和地方对河州花儿的传承较为重视,比如,国家对传承人马金山每年拨付2万元的政府补贴,地方政府也建立了花儿艺术学校等,但是问题也比较多。在经费方面,投入还是明显偏少,马金山身患肺气肿,已较少演唱,手头拮据,经常忙碌于生计和花儿传承之间。在传承人方面,像马尔洒这样优秀的传承徒弟已很少,仅有一些老年人还喜欢花儿,年轻人中许多都不会唱,也不喜欢。在喜欢花儿的年轻人中,许多也不是真喜欢,而是通过花儿这种民歌形式,在多媒体平台来博取粉丝量而已。在传承形式方面,虽然有了统一组织、商业演出、专业演唱、网络推广等新的要素,但在原生态、接地气方面还需要好好探索。

针对相关的问题,张蕾(2020)[2]提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喜爱花儿、学花儿、唱花儿的建议。李坤(2013)[3]提出了加强保护花儿传承人,寻求花儿艺术的突破创新,让花儿走进学校音乐课堂,举办各种花儿选秀节目,将花儿引入市场等建议。

(二)庆阳剪纸传承案例

庆阳剪纸是流传于甘肃省庆阳市的一种剪纸艺术,俗称花花、窗花,从宋代以来即已流传发展。剪纸风格古拙质朴、粗犷奔放,内容以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多反映纳福迎祥、生命长存、祈求幸福的主题,是对生活的艺术化描绘,带有较强的地域和时代特色。2008年,庆阳剪纸入选国家第二批“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