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一次深夜的闲谈是留学意大利佛罗伦萨音乐学院

根据学校官网的面试要求,陈思设想了三个问题的二十个回答方式,把答案翻译成意大利语并让语言老师帮忙整理单词和语法,这时的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考上传说中的佛罗伦萨音乐学院。

意大利号称千城之国,无论大小,教堂、广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都是标配,文艺复兴圣地佛罗伦萨也不例外。在这个坐落在托斯卡纳大区的中世纪古城,老城区遍布错综复杂却四通八达的窄巷,汽车无法通过,且现代高科技的导航设备在这里似乎也面临失效,陈思的意大利求学之旅,便始于一次“跟踪”。

“跟踪”别人找到学校浑身湿透参加面试

在火车站的出站口徘徊良久,陈思有些茫然,因为前一天晚上才到达佛罗伦萨,所以他直接租住进从地图上看起来很近的旅馆。然而,团团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前往目的地的路。无奈之下,陈思抽着烟,蹲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名路人的身上。

“我发现有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意大利小伙子背着一个黑色箱包,以多年学习音乐的经验来看,我确定那里面一定装着铜管乐器,不是小号就是萨克斯,一定是这里音乐学院的学生,而这个城市只有一所音乐学院,他一定会去学校的。”陈思笑着告诉《留学》记者,前后几秒钟的思索判断,他果断站起来,“跟踪”这个人一路来到一所学校的门口,而这正是他的目的地—佛罗伦萨音乐学院。

在与约见导师简单沟通后,陈思被告知明天早上八点前来参加面试。到了第二天一早,已经能准确找到学校地址的陈思又碰见了新的难题。“那是7月20日,我记得很清楚,拿着大包小包、穿着T恤短裤,门外瓢泼大雨,而我没有带伞。”陈思用蹩脚的意大利语跟旅店老板说明自己是中国留学生来考试,想向他借把伞。

2014年的时候,意大利的留学热刚刚兴起,以美术类留学生为主,音乐类留学生中尤其是作曲专业,则犹如大熊猫般的存在。也许是因为陈思留着长发,戴着发卡的形象,总之,旅店老板并没有把伞借给他。“也许老板感觉我太像游客,不太愿意把伞借给我,把我气的不行。”陈思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笑着说道。眼看墙上的钟表指针一点一点逼近考试时间,时间不等人,陈思一咬牙,冲进了雨中。

就这样,浑身湿透的陈思来到了学院门口,身上的水滴滴答答的落在地上,而这时的他已经顾不上自己的狼狈。“我去的那一年,佛罗伦萨音乐学院全校在读的所有本硕专业只有七八个中国人,我这个专业从来没有过中国学生。”站在走廊里的陈思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有点紧张。“全世界一共就招两人的专业,门外排队的有十几个人,太可怕了。”在生硬地跟同样准备面试的学生交流后,陈思知道自己的专业有五个人面试。

陈思表示,与近几年在意大利有众多中国人留学不同,五六年前还没有那么多的中国人,更不用提学习电子音乐作曲的学生。电子音乐专业的教授也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学这个专业。“因为我冒雨前来,教授并没有嫌弃我的衣着,而是很乐观的开玩笑,他们认为中国人去学声乐、钢琴的比较多,学意大利传统艺术比较多,他们其实很羡慕其他专业有中国人。”

在面试的时候,陈思也带来了中国的礼物送给意大利的教授。“我特意带了三幅中国的书法,学海无涯之类的文字,没有想到的是,他问我这个成语用意大利语怎么解释。”即使现在想起当年的状况,陈思仍然记忆犹新。中文成语博大精深,自己这三脚猫的意大利语如何解释得通,最后用英语简单解释草草了事,都不知道那几位教授有没有听懂。

虽然略有波折,不过面试现场陈思与教授们交流得十分顺利,也最终进入了这所意大利乃至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

“黄皮肤黑头发”的文化背景才是国外受人尊敬的招牌与特色

在音乐学院学习的过程遍布艰辛,以往沾枕头就睡着的陈思在意大利的第一年总是夜不能寐,每晚会惊醒七八次,“上理论课的时候,教授用英文教材,讲意大利语,我却拿着刚从国内邮过来的中文教材,想到明天要上课,听不懂教授的问题,我就十分担忧。而两三个人的小课更尴尬,所有人热火朝天的讨论时,你不能不说话,还得想办法跟学生和老师交流,跟上步伐,让教授知道你在跟着思路走。”陈思告诉《留学》记者,第二年虽然适应了一些,但这个适应并不是他语言变好了,而是教授适应了自己。“我还是会蹦词,也会说错误的语法,但是教授已经能明白我的意思了。”